描述
GE 的UR8FH是 UR 系列中一款聚焦中高压配电网络的专用继电保护与控制装置,在设计上延续了 UR 系列的技术优势,同时针对 35kV 至 110kV 电压等级的配电设备进行了功能优化。作为GE UR8AH的同系列衍生产品,GE UR8FH在保护逻辑与接口配置上更贴合配电网络的分散性与多样性需求,能为配电线路、配电变压器、柱上开关等设备提供精准保护与高效控制。与GE UR8AH相比,GE UR8FH在保持核心测量精度的基础上,强化了对分布式电源接入的适应性,更适合城乡配电网、工业园区配电系统等场景。在这些场景中,GE UR8FH通过灵活的安装方式与简化的调试流程,有效降低了配电网络的保护成本,为中高压配电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,是实现配电网自动化的关键设备。
GE UR8FH
技术规格
参数名称 | 参数值 |
产品型号 | UR8FH |
制造商 | GE(通用电气) |
产品类型 | 中高压配电保护与控制装置 |
保护功能 | 含过流、零序、过压、欠压、重合闸等,支持 6 种自定义逻辑 |
测量精度 | 电流:±0.15%,电压:±0.15%,功率:±0.3% |
采样速率 | 96 点 / 周波 |
通信接口 | 1 路千兆以太网,1 路 RS-485(支持 IEC 61850、Modbus RTU) |
工作电压 | AC 110V/220V,DC 24V/110V |
功耗 | 最大 20VA |
工作温度范围 | -25°C 至 + 70°C |
防护等级 | IP65(整体外壳) |
安装方式 | 导轨安装 / 户外柜嵌装 |
重量 | 约 2.2kg |
主要特点和优势
配电场景适配:GE UR8FH的保护算法针对 35kV 至 110kV 配电网络优化,相较于GE UR8AH的输电线路保护侧重,其重合闸逻辑更适应配电线路的分支特性,支持多次重合闸与自适应重合闸策略,在城乡配电网中能有效减少瞬时故障导致的停电时间,提升供电可靠性。
分布式电源兼容:内置分布式电源接入保护逻辑,可识别光伏、风电等分布式电源接入时的孤岛效应与谐波污染,当检测到异常时快速断开联络开关,避免对主网造成冲击,这一特性使其比GE UR8AH更适合新能源渗透率高的工业园区配电系统。
简化部署与维护:采用一体化密封设计,IP65 防护等级覆盖整体外壳,可直接安装于户外柜,无需额外防护。与GE UR8AH相比,调试步骤减少 30%,支持 U 盘本地配置与红外遥控操作,大幅降低了野外作业的难度,适合配电设备分散的城乡网络。
成本优化设计:在保证核心性能的前提下,精简了部分冗余接口,成本较GE UR8AH降低约 20%,同时功耗更低,适合大规模配电网改造项目,在满足保护需求的同时控制总体投资。
应用领域
城乡配电网:在 110kV 城乡结合部配电网中,GE UR8FH用于保护架空线路与配电变压器,通过零序保护快速定位单相接地故障,结合自适应重合闸功能,使瞬时故障的恢复时间缩短至 10 秒以内,减少居民与商业用户的停电损失。
工业园区配电:在大型工业园区的 35kV 配电系统中,该装置可保护电缆线路、开闭所母线及接入的分布式光伏电站,当光伏并网出现谐波超标时,及时切断并网开关,同时保障园区内生产设备的正常供电,平衡新能源利用与生产安全。
铁路牵引配电:在铁路沿线的 110kV 牵引变电所配电侧,GE UR8FH可保护馈线与所用变压器,适应牵引负荷的波动性,通过过流保护与电压监测,防止牵引电流突变对配电系统造成的冲击,保障铁路供电的连续性。
相关产品
GE UR8AH:同系列中面向输电场景的产品,保护功能更全面,适合 220kV 及以上电压等级,与GE UR8FH形成中高压领域的场景互补,分别覆盖输电与配电网络。
GE UR6AH:适用于 10kV 至 35kV 配电网的低端产品,保护逻辑更简化,可与GE UR8FH配合构建从 10kV 到 110kV 的完整配电保护体系。
GE Multilin 350:配电变压器专用保护装置,与GE UR8FH在配电系统中协同工作,前者专注变压器本体保护,后者负责线路保护,提升配电设备的整体安全性。
GE D200:小型化变电站自动化系统,能集成GE UR8FH等保护装置,实现城乡配电网的集中监控与远程操作,推动配电网自动化升级。
GE SR489:中端继电保护装置,可作为GE UR8FH在工业配电中的补充,用于高压电机等设备的保护,形成多元化的保护方案。
GE UR8FH
安装与维护
安装前准备:安装GE UR8FH时,需确认安装位置的振动强度≤0.3g,户外安装时需保证柜体防护等级不低于 IP54。其通信接口推荐使用光纤或铠装双绞线,接地电阻≤4Ω。对于 DC 24V 供电的场景,需确保电源纹波系数≤5%,避免影响装置稳定性。
维护建议:每 2 年通过专用软件对GE UR8FH进行一次校验,重点检查重合闸时间与零序保护定值。利用装置的自诊断功能每月进行一次状态巡检,记录电源电压与通信状态。清洁时使用压缩空气吹扫外壳,避免液体接触,利用红外窗口进行参数查看与修改,减少开盖操作。